我市今冬征兵工作全面推进 兵员输送准备就绪
中国投资协会近期发布的《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》提出,碳中和将带来70万亿元绿色投资,催生出再生资源利用、能效、终端消费电气化、零碳发电技术、储能、氢能、数字化七大最具潜力的零碳投资领域。
日前,阿特斯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等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2020年年度财务报告,三家企业在营收、净利润上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2020年全年,晶澳组件产能为23GW,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%;组件产能排名第三的阿特斯,其硅锭、硅片、电池等板块产能也不比组件低。
同时,三家企业在光伏上下游也各自进行了产能布局,凸显了各自的产业侧重点。日前,阿特斯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等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2020年年度财务报告,三家企业在营收、净利润上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。从营收上看,三家公司去年营收相差并不大,均保持了稳步增长,由此不难看出三家企业在2020年疫情不利环境下的稳定性。产能方面,2020年全年,晶澳科技组件产能超过23GW,天合光能以22GW的产能紧随其后,阿特斯则以16.1GW的组件产能排名第三。公告指出,预计到2021年底,电池总产能有望达到35GW左右,其中210尺寸占比70%,组件产能达到50GW左右;晶澳科技更偏向组件。
天合光能的产能布局主要侧重组件和电池。此外,阿特斯还拥有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,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发、融资、建设、运营、并网的太阳能电站总量超过5.7GW。近期,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提高,市场对于光伏行业前景的看法有许多分歧,间接影响了白银未来需求的预期。
这两家均掌握核心技术,可以说决定了硅片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。随着新产线的不断投产,近期光伏玻璃价格终于出现了回落的迹象,每平米降价10元左右,折合到组件相当于每瓦下降7分钱。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主要有5个环节,分别是硅料、硅片、光伏电池、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,这也是光伏行业最主要的上下游。新技术HJT与PERC的升级技术TOPCon相比,面临成本过高、效率提升有限的窘境。
不过由于光伏玻璃价格过快上涨引发了光伏系统成本上升,不利于平价上网目标的实现,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底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光伏玻璃产线取消了指标限制,玻璃企业新投产的项目也从今年开始陆续上马。因此,此前光伏玻璃扩产速度不快。
目前国内企业在硅料成本上占有绝对优势。在近段时间的市场变化中,宏观复苏环境持续打压贵金属价格,但上期所白银期货在5000点附近有强劲的产业买盘,推升整个贵金属价格快速反弹市场逐步印证了我们的逻辑:宏观复苏背景下,贵金属价格承压,但是光伏行业的需求暴发支撑白银价格。未来行业技术发展路径不明,各家龙头企业对于新技术都处于偏谨慎的态度,只是小规模投产了中期试验线,而没有将新技术大规模商业投产。过去,硅料因为技术相对复杂而被海外垄断,但近年来通威股份、新特能源、新疆大全、东方希望这四大国内硅料企业的崛起,一举打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格局。
远期展望从前面对于产业链的描述不难看出,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是不断下降的成本优势。本篇文章,我们将着重于光伏细分行业,从产业链角度讨论光伏行业上下游的博弈,以及其对白银需求的影响。而其他硅片企业也纷纷站队,在硅片市场形成了按照尺寸划分的两大联盟。硅片两强相争叠加扩产周期硅片是硅料的下游,也是光伏电池的载体。
隆基股份独辟蹊径,从金刚线切割入手使得单晶硅片异军突起,凭借着更高的转化效率成为了硅片行业的龙头;而中环股份则凭借超大尺寸硅片的发力,希望弯道超车。但是随着行业的大发展,产业链不同领域由于发展速度不同,出现了部分节点供不应求的情况,导致了价格的上涨,最终抬高了总体的发电成本,反过来影响行业的发展。
硅料供应趋紧硅料是整个光伏行业的最上游,1941年发现的硅的光伏效应决定了如今整个光伏行业的生态。随着成本降低,光伏发电的竞争力越来越高,最终达到或远低火力发电的成本,那时平价上网就成为可能。
2020年下半年由于光伏安装需求旺盛,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上涨而尤其是户用光伏企业,在逆变器环节的采购储备能力,或决定了其今年的市场地位。在封测领域,上海微电子已成为封测龙头企业的重要供应商,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%,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0%中国IGBT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及市场牵引下得到迅速发展,已形成了IDM模式和代工模式的IGBT完整产业链。比起逆变器涨价,更让人忧心的是缺货。去年以来IGBT便陷入短缺。其中机构件主要为塑胶件、压铸件、钣金件、散热器等;电子元器件包括IGBT、集成电路、电感、PCB 线路板、电容、 开关器件、连接器等;辅助材料主要包括胶水、包材、绝缘材料等。
今年户用光伏的发展瓶颈并不是组件,因其价格容忍度较高。各大光伏企业纷纷签订长单,以锁定后期的产品供应。
4月8日,国家发改委公布《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称,明确户用光伏最后一年的补贴为3分/kWh。这是一个供应链调整的过程。
也是因此,即便因上游IGBT短缺带来逆变器涨价,这个利润也很大可能不会落到逆变器企业囊中。显然,目前IGBT和芯片短缺带来的逆变器供应紧张和被迫涨价,皆是中国在能源转型之路上曲折前进的一个折射面。
国产化征程加速我国是全球IGBT最大需求市场,预计明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将达60亿美元,增量空间巨大。如,中车时代电气形成了集IGBT产品设计、芯片制造等成套技术研究、开发、集成于一体的大功率IGBT产业化基地。在去年的逆变器全球布局中,大部分是组串式逆变器。曾经,我国逆变器企业通过自己的实力拓展了市场。
为了抢占中国市场,国际巨头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。不同于玻璃、硅料的产能紧缺,逆变器的供应短缺是一种战略短缺。
而今年逆变器的产能短缺,除了汽车、家电等领域普遍存在的芯片供不应求之外,主要原因在于其核心电子器件IGBT的短缺。IGBT国产化不仅仅是市场需求,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。
户用光伏增加背景下,为地面电站生产的逆变器多了,户用光伏的整体比例会出现问题。紧接着,受疫情以及生产事故等因素影响,多晶硅供需趋紧,价格甚至翻倍,而且至今仍在持续上涨。
说明中称,近期芯片、IGBT产品出现极度紧缺状况,价格也随之走高。我们对此已有深刻意识,中国企业也正在为之努力。2019 年,全球逆变器出货量为126.7GW,营收达到85.9亿美元。业内预计今年户用光伏规模将达10GW。
今年户用光伏将面临一轮类似2018年531新政出台后的洗牌。IGBT的生成工艺要求异常严苛,资金密集,需要长期的人才储备,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量产。
从产业链层面看,这种短缺,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会引发不同发酵。某光伏下游领军企业董事长对「能见」称,我们已经提前储备了一些逆变器。
IGBT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,是国际上公认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三次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。新增装机和能源转型双轮驱动下,下游企业对逆变器的需求水涨船高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